【新时代文明实践】手作香囊:古往今来皆是潮流

2021/7/13 18:30:20 来源:文明虹口  

  从文献记载追溯三千多年前,古人就有了佩戴香囊的历史。

  〖香囊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的。佩囊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上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香囊即属于佩囊的一种,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帏、荷包等〗

  据《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东汉郑玄注曰:“容臭,香物也。以缨佩之,为迫尊者,给小使也。”〗

  〖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囊已经开始作为日常搭配的饰物了。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古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把香料佩带在身上,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所以人们时常把阴干的香草盛在精美的丝袋里,佩在身边,既可散发芬芳,又可作为饰物。〗

  香囊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美好的缘分从一枚蜡染香囊开始。〗

  苗族手工蜡染土布,填充以不同药效的天然药材。

  〖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开始出现在文献记载之中,有《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将香囊系肘臂之下,藏于袖中,微微香气从中散发而出,袖底生香。〗

  〖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佩带荷包的习俗,且将放官印、鱼符(龟符)的佩袋与装细物的佩囊分开使用,而这也成了荷包存放珍贵佩饰物的契机。〗

  〖据《宋史·舆服志一》载宋太祖建隆四年翰林学士陶谷发明了一种供皇帝乘坐的豪华大辇因辇的形制与房屋相似因而“四角龙头衔香襄顶轮施耀叶”。为了防止鑫虫古人还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的气味祛除蛀虫。〗

  〖香囊的出现与香料的使用密切相关香料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可谓悠久,古时人们采用各种芳香物质做成香料其功用正如宋洪刍《香谱》卷下总结说“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徑祀首惟蒈之荐”〗

  〖明清时期,香囊发展到了又一鼎盛时期,无论男女,皆可随身携带及赏玩。此时香囊种类繁多,形状上也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等。〗

  每年端午,一定要来做一个香囊。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为宝哥哥缝制香囊,有一回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铰了,可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香囊所寄托的绵绵的情意,怕是无法用言语去传递的。〗

  香囊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凝结,它也倾注和歌颂着世世代代的美好情感,一枚香囊,承载着华夏神魂,系着浓长的情谊。大家对香囊的喜爱,也意味着对传统佳节的日益重视。

  非遗蜡染香囊制作

  活动时间:

  2021年7月15日(周四)10:30

  活动地点:

  四川北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海伦路505号6楼多功能厅)

  面向人群:

  四川北路街道居民(小朋友优先)

  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课程为线下活动,扫描下方工作人员二维码,留言“非遗蜡染香囊制作+真实姓名+手机号”,收到工作人员回复即报名成功。

  【名额有限,先报先得,每个账号仅限一份材料包】

  2.您也可以下载文化云APP报名参与。

  3.报名成功后,即可在活动当天前往参加活动。

  4.如有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工作人员。

  亲爱的居民朋友们,想亲自体验一下做非遗蜡染香囊吗?我们等您!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