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子心系中华
文化之旅再启新篇
金秋十月,一场跨越文化的盛宴在曲阳路街道悄然启程;初冬暖阳下,这场文化之旅迎来了温馨而圆满的落幕。
由曲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生办公室携手打造的第四期“文化四韵”跨文化训练营,近日正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本期训练营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近50名国际学生热情参与。
![]()
![]()
在这里,昆曲的悠扬、手工的精巧、诵读的韵味、主持的风采,四大特色班级如同四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学员们探索中华文化的道路。训练营以语言学习为核心,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汉语能力,感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化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
专业老师们倾情投入,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点燃了学员们的学习火花;学员们则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共同编织了一段难忘的文化记忆。
![]()
结营之际,学员们纷纷用“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他们通过昆曲表演、手作展示、经典诵读、互动主持等形式,精彩地展现了学习成果。尽管训练营的时间短暂,但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收获了真挚的友谊与难忘的回忆。
![]()
让我们一同聆听学员们的心声,感受这场文化之旅的独特魅力:
01、崔琳(韩国)
第一次上课时,老师的声音和发声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让我非常惊讶。她在朗读文章时的情感、语速、发音都配合得十分完美,令人佩服。老师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仔细指导,为每个人提供建议,教我们如何改进发音,我觉得她真的很了不起。一起上课的同学们也非常有热情。有一位同学特别努力地模仿老师朗诵的感觉。我自己的中文发音和声调总体还算准确,所以问题不大,但老师说我声音太小,读起来像机器人一样。后来老师教我们发声的方法。她让我们挺胸,让口中发出“s”声,并保持呼吸均匀流畅。
02、冯氏艳琼(越南)
第一周:螺钿胸针——学会专注
第一个作品是螺钿胸针。我需要将一片片贝壳仔细地镶嵌在蝴蝶形状的底板上。很久没有如此专注地做一件事了。制作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颜色搭配,镶嵌时不能让贝壳溢出边框,每个颜色都要在指定位置,还要保持纹理清晰。做着做着,我想起了家乡喜爱绘画的妹妹,想着要是带一套材料让她自己制作,她该多么开心啊。
第二周:脆柿子香囊——懂得耐心
这次我们制作柿子形状的香囊。由于课堂时间只有1.5小时,我们不得不带回家继续完成。这个香囊需要一针一线地缝制,包括果实、叶子和根蒂三部分,最后再将它们缝合在一起。我发现如果一开始就急于求成,柿子的形状就会不美观,线头也会外露。这让我明白,下次应该先观看完整教学视频,理解制作逻辑后再动手。
03、莉娅(白俄罗斯)
诵读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师非常耐心和细致。举个例子,课堂上我们每个人都朗读了小短文,老师认真聆听了每个人的发音,并纠正我们的口音问题,让我意识到自己汉语发音的不足之处。老师态度亲切,课堂氛围轻松融洽,在这样平静而温暖的环境中练习汉语,让我感到非常舒适。
05、文盛贤(韩国)
我终于体验了真正的诵读。我原来没想到这样的问题,就随意说话。虽然我现在知道应该怎样说话,但实践太难了,即使用母语,我也觉得非常困难。有机会的话,我想去观看诵读表演。诵读课对我有特别的意义。
作为曲阳路街道与上外合作打造的“中外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品牌项目,“文化四韵”依托该实践基地与“社区学苑”两大平台,成为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优化项目质量,创新活动形式,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增进跨文化理解,为教育国际化与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文化之旅,从未结束;四韵之音,仍将续章。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文化四韵”,与更多热爱中国的国际学子再相逢,共同续写这段美好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