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带新传薪火,赋能成长正当时。街道书记工作室持续发挥“传帮带”优良传统,带教老书记们倾囊相授,围绕基层治理重点难点,开展了一系列带教活动,为年轻干部成长注入“源动力”,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从“管理”到“激活”:
以“青年共享空间”提升社区治理实效
欧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郭妍在丁素芳书记工作室的带教下,直面“青年人是社区治理稀缺资源”的痛点,成功实现从“管理住户”到“激活人群”的思维转变。
郭妍敏锐捕捉青年群体在社区生活中的需求痛点,以青年兴趣为切入点,整合辖区资源,与友间公寓共建“青年共享空间”。通过开展桌游、乒乓球、手工DIY等轻松有趣的活动,快速吸引大量青年主动参与;同时,围绕青年成长与社区发展需求,定期举办论坛、沙龙,并策划“无废环保”主题系列活动,让空间功能不断丰富、活力持续提升。青年群体从“一间房”的独立住户,逐步转变为“一个家”的社区成员,越来越多的青年主动贡献自身才智,积极投身社区自治工作。
党建引领破题:
推进老旧小区新能源充电桩安装
为应对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安桩难”问题,大西居民区依托“书记工作室”,由带教书记吴振萍带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剧祥祥及居委干部,通过现场调研、情景模拟与多方协调等方式开展实战教学,将充电桩安装难题转化为鲜活治理案例。
针对场地受限、电容不足、安全隐患等问题,居民区依托“多格合一”工作机制,联动物业、充电桩公司等进行实地勘测与方案优化;组织召开多方听证会,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并由剧书记牵头推动设施“共建、共管、共享”,配套制定安全管理规范,确保长效运行,最终促成首批公共充电桩成功落地。
从具体问题入手:
解锁谭家桥停车自治“幸福密码”
祥德路谭家桥小区始建于1979年,后经两次扩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原有规划已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尤其是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在带教书记喻菊萍的现场教学与实地调研中,带教学员梳理出侧石过高、台阶过宽、标识不清等具体问题。在喻书记的指导下,祥德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组织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和多方协调,采取移除缺乏日照的公共晾衣区、劝退临停车辆、降低侧石高度、缩窄台阶宽度、增划引导线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巧妙地增加了10个停车位,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与出行安全性。
盘活社区闲置空间
多元参与共同推进山水苑共享空间改造
山水苑小区是欧五居民区的商品房小区,小区内有一处办公室长期闲置,小区党支部计划将其改造为居民活动室。带教书记陈金云指导学员蒋晓琪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协同好各方力量,但是公共空间怎么改,还是居民自己说了算。党支部主动牵头召开专题议事会,邀请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共同商讨改造方案,很快形成了“支部引领、物业实施、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
改造过程中,党员志愿者冲锋在前,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场地清理、物资搬运等工作;支部还发动居民捐赠绿植,既节约了改造成本,又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物业公司在党组织的指导下,负责专业施工和设备维护,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通过书记工作室面对面的带教,一批年轻干部得到了实战锻炼,提升了处理复杂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下一步,街道将聚焦住宅小区物业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好老书记的余热,进一步激活社区治理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