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进行时】物业费涨41%,为何居民愿意买单?超百万平老旧小区破局,虹口“软法指引”给出可复制方案

2025/9/8 17:15:40 来源:上海虹口  

  “我女儿来看我,经常要把车停到小区外的路边临时停车点,特别不方便。”回忆起小区曾经的停车难题,虹口区曲阳路街道西南小区居民范汉锦无奈地说。

  就在一年多前,小区外来车辆占满车位,共享单车随处乱停,绿化杂乱,路面坑洼……一场关于物业费调整的居民讨论会,更成了“吐槽会”:“卫生都搞不好,谈什么涨价?”“物业费涨了,服务能跟上吗?”……

  一面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面是物业服务的不断降标,老旧小区的治理难题如何破解?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用一场持续多年、以“质价率三提升”为核心的探索实践,让超百万平方米老旧小区面貌一新;更在区委依法治区办等部门支持下,凝练出一部融汇法治精神与社区智慧的“软法指引”,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虹口样本”。

  “服务先行”破解十年困局

  自从2015年上海取消物业服务费政府指导价后,西南小区1元/平方米的物业费十年没调整过,人力、物料成本却逐年上涨。物业公司收支失衡,只能不断“降标减配”。服务降级,居民更不愿意缴费了,小区陷入“低收费—低质量—低满意度”的恶性循环。

  “先不谈涨价,我们先把服务做好。”在2024年3月的居民讨论会上,物业经理黄蔚当场表态。

  改变从居民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物业开展全员服务意识培训,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规范非机动车管理,安排保安每天将小区内的共享单车推到小区外规范停放;针对居民诉求,建立“当天响应”工作机制,确保问题不过夜;此外,还推进了一系列“微改造”工程:修复12处坑洼路面、增设16个机动车车位、完善3个非机动车库的喷淋设施、修剪10余棵树木……小区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针对外来车辆抢位的“老问题”,物业联合居委会、业委会重新制定《停车管理规约》,过夜停车费从20元调整到和周边小区一致的40元,同时增设“亲情卡”延长免费时长。新规实施后,外来占位车辆明显减少,居民探访的停车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小区环境干净了,停车方便了,大家得到了真实惠。”范汉锦的感受,成了居民的共识。2025年初,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小区物业费从每平方米1元提高到1.2元,收缴率随之大幅提升。

  “居民不是不理解物业费调整,关键是要让大家看到‘钱花在了实处’。”曲一居委会主任李明说,“我们开的每一场专题会、听证会,不只是走流程,而是搭建一个‘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居民提的问题,我们当场记录、会后跟进,让居民的意见有效落地;同时也借着这些会,把物业做的环境整治、微更新等工作,还有调价后要新增的服务一一讲清楚,让大家对物业的工作有更多了解,疑虑自然就少了。”

  “借势焕新”助推信任升温

  如果说西南小区靠“主动服务”破局,运光大楼则是借政策东风,走出了“硬件焕新→信任加分→质价提升”的特色路径。

  这个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层住宅小区,曾因墙体开裂、下水道堵塞等问题,让居民忧心忡忡。“有一次外墙砖块脱落,差点砸到人!”运光大楼居民顾荣娣提起往事仍心有余悸。

  2020年启动的“美丽家园”改造工程,为运光大楼带来转机。街道和小区“三驾马车”抓住机会,挨家挨户问需求,把“更换下水管”“增设健身器材”“加装智能门禁道闸”等非常规项目,列为必改项,形成量身定制的改造方案。

  改造中新建的2处非机动车停车库配备了智能充电桩。业委会成员、党员志愿者主动上门宣传,物业则安排专人驻守小区道路劝导居民停车入库。就这样,以往随意停放的电动车不见了踪影,小区道路很快变得整洁通畅。

  环境变好了,居民心里的天平也慢慢倾斜。2022年小区物业费收缴率突破90%。次年,物业费调整方案顺利通过。“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多出点钱也值。”顾荣娣说道。

  把实践固化为“软法”

  西南小区的“服务先行”、运光大楼的“借势发力”,看似不同的破局路径,实则藏着相同的逻辑——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先让居民看到“真实惠”,再通过民主协商推进“质价匹配”。这正是曲阳路街道2020年提出的“党建引领、先质后价、以价促质、质再提率”工作思路的生动实践。

  四年多来,这一思路推动街道辖区内28个小区实现“质价率三提升”,覆盖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10600户,物业费平均增幅41%,收缴率从不足82%跃升至95%以上。

  2025年,在区委依法治区办指导下,街道汇聚虹口法院、区房管局、区法学会、专家教授及基层智慧,起草编制了《虹口曲阳路街道提升居民住宅物业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缴费率软法指引》。指引明确了意见征询、评估协商、物业评议等流程和机制,将笼统的硬法转化为可操作的柔性规范。

  受邀指导文件起草工作的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会长王奕蓉表示:“这份软法指引有效衔接了《物业管理条例》等上位法与基层治理实践,针对‘质价不符’‘流程不细’等现实痛点,构建了具有操作性的制度框架,特别是通过物业测评机制、约谈清退程序等制度设计,形成‘制度构建—执行监督—效果评估’的全周期治理闭环,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眼下,曲阳路街道在“质价率三提升”实践和“软法指引”落地的基础上,正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实现居民区党组织对业委会的全面领导,为老旧小区治理注入更持久的动力。在曲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肖文羽看来,“质价率三提升”不是目标,而是让居民持续受益的起点:“基层治理本就是一个动态优化的长期过程,我们会继续完善监督评议机制,让‘优质优价’的循环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