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进行时】29厘米的微改造,为何改到了居民的心里?

2025/8/20 17:55:12 来源:上海虹口  

  “29厘米也绝不是小事呀!这是对我们老年人实实在在的关心!”新文苑小区居民的一句朴素话语,道出了门厅台阶加宽背后浓浓的民生温度。

  近年来,四川北路街道聚力打造共享、乐享、智享、安享的“四享”老年生活品质社区,将“老有所养、老有安养”的美好愿景,转化为了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日常。

  29厘米的加宽,

  托起“稳稳的心安”

  回忆起改造前的楼梯,新文苑小区5号楼的居民孙莉莉仍然心有余悸:“原来这个地方很窄,人站这里,买菜的小车就放不下。我每次开门都特别害怕,一只手开门,另一只手得死死抵住栏杆保持平衡,生怕一个不稳就摔倒。”

  这种“思想必须很清醒、动作必须很精准”的开门方式,曾是楼里许多老人每天上下楼的常态。据了解,新文苑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极高,75岁以上老人超过60位,5号楼更是独居老人集中居住的楼栋。曾经狭窄的台阶不仅影响通行,还导致不少老人差点滑倒。

  在接到多位老人反映台阶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后,小区物业和业委会迅速响应,进行现场勘查。“从问题反馈到方案落地,我们用了7天时间。由业委会出资,物业提供方案和实施。整栋楼的楼梯完成结构性延伸,最上面的台阶宽度增加了29厘米。”上海羡华物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施超说。

  “买菜的小推车能推进来,开门也不用再‘挂’在栏杆上,上下楼踏实多了!”孙莉莉笑着向记者描述如今的开门动作。更让她欣慰的是,新装的门禁系统也同步启用,“以前我们进门要用钥匙开门,现在刷卡进门,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方便不是一点半点。”她说。

  据了解,自2022年入驻以来,上海羡华物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在吉祥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下,与居委会、业委会形成“三驾马车”协同机制,对标四川北路街道“品质物业”专项建设标准,系统推进五大类服务规范建设。

  “我们不仅修路面、换灯泡,更关注老人‘脚下安全’和‘生活便利’。”施超表示,近年来,小区先后完成蓄水池排污口改造、路面坑洼修缮、楼道照明优化、非机动车库充电设施增设、公共区域照明及景观灯升级等多项实事工程。

  随着物业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新文苑小区物业费从每平方米1.6元稳步提升至2.4元,居民缴费意愿显著提高。小区更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评虹口区“品质物业”示范项目,实现了物业服务“质量、价格、满意度”的三重跃升。

  “敬老联盟”织密服务网,

  打通养老“最后一米”

  新文苑小区这29厘米的暖心改造,是四川北路街道推进“四享”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适老化改造也绝不止于硬件升级。

  2024年10月17日,四川北路街道正式成立“敬老联盟”,汇集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康而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上海朕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21家辖区内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爱心企业,进一步优化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供需适配。

  以虹叶花苑小区为例,该小区60周岁以上居民占比约38%,80周岁以上占比约11%,其中包括不少高龄独居老人。为了使社区老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四川北路街道联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结合辖区内的“虹叶养老院”和“第二市民驿站”的社区居家一体化服务能力,并发挥物业优势,在虹叶花苑试点推行包含助餐、助洁、助医、助养、助急和助行在内的“物业+养老”六助服务新模式。

  “以前生病了要叫儿子回来帮忙,现在打个电话给物业,助医服务马上就到,连配药、送药都替我想到了。”78岁居民王阿姨感慨道,“还有每周的助洁服务,打扫得比我自己还仔细。就算自己一个人住,也过得很安心。”

  今年,街道还借拆违整治契机,在区人大的协调支持下,成功盘活辖区内的老字号饭店资源,并邀请他们加入“敬老联盟”,共同推出“银龄餐桌”项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就餐区域,并提供打折优惠。

  目前,持敬老卡和身份证的社区老人可在指定时段享受所有餐品9折优惠,每日上限50元(最高优惠5元),每店最多供应100份。其中,四新食苑在运营3个月内便惠及了4031人次,优惠金额超万元,日均服务老年人48人次。在街道的推动下,周边伊斯兰餐厅等“老字号”也纷纷加入为老助餐服务行列,合力为老年群体提供质优价廉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