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挖掘机作业持续平稳推进,山阴路343弄三处搭建多年的历史存量违建被顺利拆除。欧阳路街道以“多格合一”机制为抓手,统筹推进片区更新与违建拆除工作,在长达数月的违建整治专项行动中,做足大量繁复的前期准备工作,顺利拔除这三处“硬钉子”,不仅还公共空间于居民,也助力255、254片区城市更新工作加速推进。
攻克难点:更新路上的“拦路虎”
当前,欧阳路街道正积极推动255、254片区城市更新建设,协调争取特色空间落位呈现,全面改善社区居住品质功能,其中,拆除片区内各处违法搭建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
山阴路343弄内两幢居民楼之间的公共通道人为搭建了三间建筑物,形成一排,把公共通道完全堵住。经过现场测量勘察并出动无人机进行航拍取证后,查明这3处面积分别为39.12㎡、16.43㎡和5.88㎡,面积合计61.43㎡,均为已搭建二三十年的历史存量违建。三间搭建中有两间为自住,分别用作厨房间和卫生间,另一间则对外出租住人。
依法处置:“日+夜”的拆违之路
正逢片区更新的关键节点,违建拆除势不可挡、迫在眉睫,街道第三综合网格党支部发挥“多格合一”“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势,召集区城管执法局、派出所等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拆违专班、居委会等多次召开拆违联席会,组织专班成员开展近30次“敲门行动”,积极探索“法理情”融合的治理路径。
专班联合居委会主动开展现场勘察、邻里走访及当事人约谈,详细掌握违建结构、使用背景及居民诉求;向搭建人详细地宣传法规政策,阐明了查处这三处违法搭建的必要性。
“违建不仅是空间问题,更关系到民生关切点。”了解到几位当事人抵触情绪较大,沟通工作还需多维度展开,专班实施“五步工作法”做通群众工作。
第一步,“一处一方案”。针对三处违建的具体情形,确定专属办案人员,保证“一处一组一方案”,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针对当事人提出的白天上班无人在家的情况,成员调整了作息班次,多次在夜间登门拜访,宣传法规政策。
第二步,“一案一课堂”。成员主动上门,为当事人普及违建相关的法律法规,主动告知违法后果,让其清晰认识到违建行为的性质。针对将房屋向外出租且一直不愿露面、不提供联系方式的当事人,成员多次走访并积极联系,最终成功联络到本人并进行了宣传教育。同时告知租客,按《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禁止将违法建筑用于出租。故该租赁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纠纷,租客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经过教育,租客也表示愿意退租。
第三步,“一议一平台”。专班积极联合社区民警、居委、综合行政执法队等职能部门一同上门沟通,同时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谈论并解决当事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第四步,“一谈一破冰”。成员通过多次前往当事人家中与其深入交流,拉近彼此距离,逐渐化解对立情绪。在一个多月反复的沟通约谈、宣传教育下,搭建人终于转变了态度,认识到违法搭建的危害性,最终愿意配合进行拆违。
第五步,“拆除全透明”。在拆除过程中,执法人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居民的见证下共同完成本次拆违工作,确保流程的公开透明、公正规范,同时降低了拆除工作对当事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位居民在违建拆除后还亲自上门为拆违专班送上饱含感谢之情的锦旗。
5月初,对外出租的违建停止出租,租客顺利清退,成员监督并做好了三间违建内各类物品的清理搬运工作。5月下旬,这三处违法搭建被拆除完毕,后续更新改造工作也根据预案有条不紊的开展。
(拆除中)
(拆除后)
目前,城市更新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拆违专班将持续深化违法建筑治理,打破堵点,拔除“钉子”,加大社区治理力度,助推城市更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