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飞线整治“破乱局”,小区治理“焕新貌”

2025/5/29 18:10:53 来源:文明虹口  

  董家宅居民区位于曲阳路两侧,共有8个独立小区。其中,四平路587号、591号两个小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这两个小区内租户较多,特别是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占据了较大比例。小区内电瓶车使用频繁,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公共空间被乱堆乱放的杂物占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一号听”走访中,有居民向街道反映了“飞线充电”问题和担忧,“小区里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看着就让人心惊胆寒,特别是到了夏天,更担心会引发火灾。”

整改前 杂物堆放

整改前 电线杂乱像蜘蛛网

  破局:多方联动寻突破

  经实地查看后,“一号听”机制迅即响应,第一时间将问题派单至相关职能科室。由社区平安办牵头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对小区内的“飞线充电”行为进行集中清理,并联动辖区派出所上门开展劝诫工作,向居民宣讲“飞线充电”的火灾风险及法律后果。然而,部分居民对整治工作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会增加自己的生活成本和不便,出现“前脚清理,后脚回潮”的现象。

  面对“治标难治本”的困境,“一号听”机制进一步压实责任链条,召集街道平安办、居民区、物业等多方召开联席会议,深入分析出现“飞线充电”问题的根源,探讨长效治理的路径,明确各方职责,推动问题彻底解决。

  解题:党建引领促治理

  董家宅居民区党总支在深入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居民充电需求,特别是租户和外卖小哥等群体需求的基础上,召集楼组长、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召开议事会,围绕充电桩安装、公共区域杂物清理等问题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清理闲置空间—建设充电设施—同步环境整治”的解决方案。

  随后,居委干部及楼组长通过上门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张贴告知书等方式,向居民告知将在杂物堆放的区域安装充电桩,并督促居民及时清理堆放的杂物。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清理了公共区域堆放的杂物,对空中线缆进行了捆扎,两组智能充电桩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时满足20辆电瓶车充电需求。

整改中 捆扎空中线缆

整改后 新增智能充电桩

  固本:居民自治保长效

  为巩固治理成果,居民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由党员、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方组建监督小组和宣教小组。监督小组定期对充电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有“返潮”现象,及时劝导、纠正。宣教小组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普及电瓶车安全充电知识,引导居民自觉摒弃“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通过持续开展监督与宣传,居民的安全意识、自治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也大大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正在形成。

  在街道党工委的统筹指导下,董家宅居民区依托“一号听”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推动小区治理由“乱”到“治”转变。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深入基层听民意、扩大渠道集民智、精准施策解民忧,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让老旧小区治理成果更多惠及居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