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打造“贴心服务站”,让服务更有温度!

2025/5/15 17:35:15 来源:文明虹口  

您是否曾为

繁琐的办事流程而苦恼?

是否曾因

信息不畅而耽误了重要事务?

  在嘉兴路街道,这些问题正逐渐成为过去式。这里,有一群人始终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他们用心服务,不断创新,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便捷、贴心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嘉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看看他们如何通过高效团队、创新品牌、信息闭环,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服务站”!

  一、全力打造高效服务团队

  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服务嘉”品牌落地为导向,最大限度激发中心年轻工作人员力量,成立“青年突击队”,在成员选拔中,优先吸纳具有专业技能、服务热情的青年骨干。坚持“党建带团建”,依托部分突击队成员的党员身份,将品牌目标与党的政策方针结合,开展理论学习与政策解读。同时,通过“服务嘉”品牌建设,将政务服务延伸至各居民区,通过公益服务便民大篷车活动,将“一网通办”、医保、老龄、残联、卫健等各类民生服务输送至居民家门口,增加“服务嘉”品牌辐射面,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二、创新品牌彰显服务特色

  积极打造“服务嘉”品牌,创新推出“6+N”特色服务模式,在提供六大基础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六大基础服务包括:上门帮办、远程帮办、长三角“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帮办、聋哑人无障碍服务以及多语种服务。中心还尝试将服务对象从居民延伸至企业员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上门帮办服务聚焦行动不便群体,将窗口业务直接送至居民家中;远程帮办功能,借助科技手段大幅提升服务效率;长三角“一网通办”窗口服务,实现助力跨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24小时自助服务区集成智能终端设备,涵盖多个领域政务服务全天候办理。

图为工作人员为不方便行动的居民进行上门帮办服务

  进一步实现服务升级跃迁,针对聋哑人群体,整合残联助残员与在线手语翻译资源,搭建无障碍沟通桥梁;聚焦社区国际化现实需求,联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组建多语种志愿服务队,编制外籍人士可办事项中英文双语指南,确保不同群体都能享受无差别服务。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外国居民进行多语种服务

  三、畅通渠道构建信息闭环

  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与数字化协同机制,形成多维度的服务效能提升闭环管理。中心建立并完善了标准化内部通报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定期梳理重要事项,编制《嘉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工作简报》。截至目前,已发布十期简报,涵盖近期工作、业务提示、媒体动态、表扬情况、警示教育及培训预告等内容。以标准化、常态化建设为核心,帮助工作人员全面了解中心运作,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打出流程优化、技术赋能组合拳,通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与城运中心联动,中心成功完成廉租房申请等相关行政协助项目,使原先需群众往返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压缩为在线数字化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

图为嘉兴路街道专门设置了一个便于残疾人的“无障碍窗口”

  未来,嘉兴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继续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打造更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成为居民信赖的温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