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我行动】家门口的非遗:学竹编技艺,展竹韵风采

2025/5/13 23:30:39 来源:文明虹口  

家门口的非遗

  为传承非遗文化,丰富居民精神生活,近日,凉城新村街道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将传统竹编技艺带入居民区,带领居民们用竹篾编织生活美学,感受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是一项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制作出各种实用物品或装饰品的技艺。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

  汶一居民区活动现场,竹编老师以一段生动的非遗故事引入,详细讲解竹编工艺的历史脉络与技法要点。“竹编讲究‘心细手稳’,每一根篾条的经纬交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老师边示范“挑一压一”的基础编织手法,边展示杯垫从竹篾到成品的蜕变过程,细腻的工艺让居民们赞叹不已。

  在实操环节,居民们围坐一桌,从分拣竹篾、打底编织到收边整型,步步紧跟老师指导。初次接触竹编的王阿姨笑称:“原以为是‘编篮子’,没想到杯垫里藏着这么多巧劲!”大家专注地编篾条,细心调整纹路,最后把篾条凑紧压实,不一会儿,清新雅致的杯垫雏形便在指尖成型。活动尾声,捧着亲手编织的杯垫,居民们成就感满满。

  馨苑居民区在活动室开展“新中式——竹编茶垫”制作活动。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向居民详细讲解竹编工艺的历史、制作流程以及主要特点。在对竹编工艺有了一定了解后,居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开始了竹编茶垫的制作。大家兴致高昂、聚精会神,认真地学、认真地编,只见一条条竹条在“一压一挑”上下翻飞之间,于纵横交错之中渐渐成型,形成一个个竹编茶垫。虽然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小困难,但是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最后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竹编作品。

  凉六居民区开展了“诗意江南·非遗竹编扇”手工制作活动,让居民近距离体验指尖上的非遗文化。一方长桌铺开江南诗意,三十余双巧手共织非遗记忆。在老师指导下,居民们动手制作竹编团扇:挑选竹篾、固定骨架、编织纹样、装饰扇面……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需要耐心与巧思。居民们边学边交流,从生疏到熟练,最终完成了一把把独一无二的竹编扇。让非遗作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成为夏日纳凉的文化“新宠”。

  居民孙阿姨感叹:“没想到竹编这么有趣!亲手做扇子的过程让我体会到匠人的不易,以后会更珍惜传统手艺。”75岁王阿婆拿成自己亲手制作的扇子说道:“年轻时编竹篓换粮票,现在编的是情怀。”

  通过此次活动开展,让大家近距离感受竹编工艺的独特魅力,更好地传承竹编“非遗”文化,也让居民在活动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让古老的竹编技艺因为传承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