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楼下坐坐”又有新活动!在这里了解《清明节新说》,探讨生命哲学

2023/4/6 22:39:54 来源:文明虹口  

清明节

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它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也承载了民族传承的重要涵义

  近日,嘉兴路街道邀请潘老师读书会专家顾问、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胡展奋来到天虹会客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专题讲座活动——清明节新说。

让我们一起走进天虹会客厅,

聆听胡教授带来清明节的新故事!

  清明节是从二十四节气中源头最为弘大者——春秋五霸、也是叙事最为生动者——晋文公颠沛流亡20年终成一代霸主的传奇故事演变而来。清明节是典型的“中 国感恩节”:借晋文公感恩介子推,而推崇国民敬畏列祖列宗,感祖先之恩,感父母之恩,感师友启蒙相助之恩,感邻里相濡以沫之恩,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清 明文化的本质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慎终追远,崇德重生。

  清明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包含了很多的习俗。

  1、扫墓祭祖: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这一天,人们都会祭奠自己的祖先,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

  2、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这个时候,走出家门,来到大自然,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3、放风筝: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有荡秋千、拔河、斗鸡、插柳等多种传统活动。

  胡展奋,1955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专业。中国孔子基金会特聘专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上海报业集团高 级记者(正高职称)。1986年起历任《康复》杂志编辑部主任,《劳动报》特稿部主任,《新民周刊》编委、特稿部主任、主笔。2015年从新民周刊退休。

  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2016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新闻学院;现受聘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授“中国古典诗词通识”。1990 年以后主要从事报告文学写作。全国第一个拉开禁毒序幕的记者,全国第一个揭示血吸虫死灰复燃,促使国家恢复中央血防领导小组的记者,全国第一个揭露虐待童 丐行乞的记者,全国最先揭露活熊取胆的记者。1991年、1993年两度获评萌芽文学奖;获评2003年度、2010年度南方周末传媒人物;获评2010 年腾讯网年度传媒人物。长期担任SMG评论员;著有报告文学集《黄金的挽歌》(25万字),随笔集《记者胸闷》(15万字)、《我的最后一张底牌》(15 万字)、《地标记忆》(25万字)、《等鱼断气》(32万字)其1991年连载于《南方周末》的报告文学名篇《疯狂的海洛因》具有世界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