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虹口中小学校迎来新学期开学日。各学校以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迎接学生们返校。
让我们看看
虹口小囡都在忙什么?
上海市民办尚外外国语小学开展“跟着劳模学非遗、探寻非遗传承精神”开学第一课,携手区教育学院劳模工坊的13位劳模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启非遗集市,为学子们带来舞龙、糖画、漆扇、翻花、拓印、剪纸等体验项目,以及“科技制作吉普车、风向标”手工课程。
“走起来,再晃一晃。”操场上,在舞龙艺人李师傅的指导下,学生们齐举龙身游走,完成游龙、盘龙等动作。来自五(1)班的庄屹梵体验了龙头位,经过十分钟的练习,庄屹梵已然感受到了当“龙头”的不易,他说:“看着老师们表演挺轻松的,自己舞一会儿就感到累了,感到老师们的表演不容易。”
李师傅介绍,“龙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象征着驱邪避灾、迎祥纳福。在其表演过程中,团队成员需要齐心、齐力。学生们通过此次体验,可以感受到团队精神的力量。
来自二(5)班的王业成和庄允体验了漆扇制作。他们挑选了蓝、绿两种漆色。随着彩漆在水面漂浮形成纹理,劳模志愿者帮助孩子们将彩漆一一拓印到扇子上。
劳模志愿者介绍,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采用非遗漆染工艺而制成,使用“漂漆”技法,将扇子放入水中接触染料,形成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的图案。漆扇之美,就在于这份未知的独一无二。
看到自己的漆扇花纹,庄允很高兴,他说:“这个很好玩,我们俩的扇子花纹完全不一样,我的留白多,他的颜色多。”
区教育学院劳模工坊负责人陆美红介绍:“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非遗不仅需要技艺,更需要坚持和热爱。希望同学们在与劳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接触中,感受到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在寓教于乐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上海市民办尚外外国语小学校长杨蕴敏表示:“在‘中国情结、国际视野’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课程,学校已有多年实践。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将来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凉城新村街道社区党校携手红色薪火相传宣讲团走进上海市虹口区外国语第一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三位将军后代为孩子们讲述长征中的故事。
宣讲团团长张培舟以“英雄血染湘江渡”为题,讲述了父亲张宜步将军亲历的湘江战役。1934年冬,红八军团为掩护中央纵队渡江,在敌机轰炸与重兵围堵下死守凤凰嘴渡口。战士们成批倒下,鲜血染红湘江,一万多人的队伍仅剩千余人突围。“当时父亲说,江面漂浮的遗体与枪支,是他一生不敢忘的画面。”张培舟哽咽地说。
宣讲团成员曹宪华讲述她的公公胡炳云将军“突破天险腊子口”的经历。1935年,红军被天险阻截,胡炳云率敢死队夜攀悬崖,顶着弹雨用大刀与敌人肉搏。激战中,突击队员接连坠崖,鲜血浸透绑腿,最终撕开敌军防线。“公公腿上的弹片一直留在体内,他说,那是腊子口胜利的‘勋章’。”曹宪华展示的老照片上,峭壁与木桥依旧令人震撼。
宣讲团成员游江红分享了“毛主席扶我们上担架”的感人故事。直罗镇战役中,她的父亲游好扬将军颈部中弹,伤势很重,毛主席亲自为伤员喂水、铺担架。“主席的嘴唇干裂,却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战士”游江红动情地说,“这杯水,让父亲铭记了一辈子——官兵一心,便是红军战无不胜的密码。”
宣讲结束后,宣讲团为学校赠送了《张宜步将军诞辰110周年》《阙中一将军诞辰110周年》等红色书籍,希望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成为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本次活动是凉城区域化党建项目“开学第一课”新年的首场活动,凉城新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将区域资源形成精准对接,近期还将为幼儿园至高职各年龄段学生开展“食品安全”“凉城记忆”“反诈宣传”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持续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虹口区总工会邀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虹口区检察院检务保障部主任陈荔,为多伦同心小学的学生们开启“开学第一课”。
陈荔在检察技术岗位上已有20多年,有着丰富的办案经验,更是见证了检察大数据的发展之路。当天,他以《做安全用网小达人》为题,为在座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知识点满满的网络安全知识课,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用网的意识。
课堂上,陈荔以最近大家热议的国产大模型Deepseek作为切入点,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模型等新兴应用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春节期间,Deepseek更是频频登上热搜,吹起了一股网络大模型应用之风。技术革新给大家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有数据显示,青少年触网年龄不断提前,但网络诈骗、隐私泄露、不良信息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孩子们在数字时代既能畅享科技红利,又能有效规避风险,是如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安全用网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数字时代公民责任意识、法治思维的体现。”陈荔说道。在课程中,他还结合自身检察工作经验和生动案例向学生们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陈荔提醒学生们,在网络世界里,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警惕虚假信息、提升防骗意识,这些都是数字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在互动环节,陈荔抛出了“有没有人用过deepseek,主要用来做什么?”“你认为的网络成瘾是什么样的”“遇到陌生人添加好友要怎么办”等一系列贴近生活场景应用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在一问一答中,现场气氛热烈。
“网络素养的提升不仅关乎个人安全,更是对法治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陈荔告诉记者,这次开学第一课的选题以“小达人”为切入点,将抽象的网络安全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既彰显劳模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又切实护航青少年数字化成长,实现“培根铸魂”与“实用赋能”的双重目标。
本次开学第一课由区总工会主办,旨在让榜样的力量走进课堂,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区总工会表示,网络就像一片大海,既有丰富的知识,也隐藏着暗流,在数字化加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希望孩子们通过“开学第一课”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同时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迈出数字公民素养提升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