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恰逢鲁迅在虹口举办“木刻讲习会”94周年纪念日。当天,十余名社区青少年齐聚长春路319号木刻讲习会旧址,参与由四川北路街道主办的“大先生”学生木刻版画制作公益活动。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艺术家邹向群的指导下,青少年们沉浸式体验木刻版画创作,重温烽火年代的艺术初心。
活动伊始,现场播放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推出的纪录片《烽火木刻》。该片从木刻艺术视角出发,带领大家穿越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镜头中,木刻作品以简练却有力的线条,记录着民族危亡时刻的抗争与呐喊,让在场的青少年们深刻感受到木刻艺术在特殊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精神力量与重要作用。
纪录片播放结束后,木刻版画创作体验环节正式开启。现场每位青少年及陪同的家长都领到了一小块木板与一套刻刀。“版画和画画不同,功夫全在这块板上。”邹向群举起木版向大家示范,“今天咱们先刻藏书票,之后再把小版拼出鲁迅主题大画。大家记住,红色的地方要刻掉,握刀时一定要稳,下刀浅一点。”
在邹向群的讲解与示范后,大家纷纷戴上手套,右手紧握木刻刀开始悉心雕刻。来自上海鲁迅初级中学的学生王妗,当初从老师那里得知这项活动的消息,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她对着模板小心翼翼地刻着,木屑簌簌落下。“老师教我们要顺着木纹下刀。”她边刻边轻声说道,“这样做不仅省力,刻出来的线条也能排得整整齐齐。”
创作的热情也点燃了陪伴的家长。社区居民陈女士跟着女儿学握刀,她笑着说:“平时总说‘传承’,但直到现在握着和当年差不多的刻刀,亲手体验创作,才真正懂得什么叫‘手把手传下来’。”
经过一个小时的用心创作,大家陆续完成了版画雕刻。邹向群拿起油墨辊在版面上轻刷,当第一张拓印作品被小心翼翼揭开时,孩子们激动万分,这些作品既有少年们略显生涩的刀痕,更有着与历史对话的郑重。随后,他又将版画轻轻盖在藏书票上,一幅幅别具一格的木刻藏书票就此诞生。
之后,有青少年自告奋勇,将制作完成的十几块小木板在桌上拼合,随着拼接的进行,“大先生”字样与鲁迅肖像轮廓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现场一片欢呼。
“学校里讲过鲁迅的故事,但今天通过这场活动才知道,他连教木刻都这么用心。”一名学生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藏书票,脸上满是喜悦,“回去我要把它贴在我的《朝花夕拾》上,这是特别有意义的纪念。”
四川北路街道介绍,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了木刻艺术的魅力,更是在当下与历史之间架起一座可触可感的桥梁。少年们通过亲执刻刀,真正触及了木刻艺术深沉的精神内核,对鲁迅先生以文艺唤醒民众的初心,以及那段烽火岁月的历史脉动,获得了超越书本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