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8月17—22日,鲁迅为推动新兴木刻运动发展,培养木刻青年,在今天的长春路319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邀请内山完造胞弟内山嘉吉主讲,参加讲习会的学员有陈广、倪焕之、陈铁耕、江丰、黄山定、李岫石、顾鸿干,邓启凡、钟步青,胡仲明、郑川谷,乐以钧、苗勃然等13人,都是20岁左右的进步美术青年。讲习会尽管只有13位学员,却像一颗火种,燃起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熊熊之火,其后各地学习和研究木刻的社团纷纷建立,成为中国新兴版画历史的起点。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由此发轫,中国的革命美术也由此进入一个新境地。
2021年9月,木刻讲习会旧址陈列馆和社区会客厅正式揭牌。在今年的夏天,四川北路街道余庆坊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继续邀请专业版画家,在木刻讲习会旧址的社区会客厅内,举办了一场木刻手工制作活动。本次活动组织社区内的新就业群体家庭和子女共聚一堂,在亲子互动中感受木刻版画的魅力。
活动现场,在专业版画家的指导下,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从设计稿、刻板到拓印的全流程,将家庭合影、社区地标等元素融入木刻作品,木刻讲习所的复古窗棂与现代文创展示区相映成趣,营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前觉得木刻是‘高大上’的艺术,没想到孩子能玩得这么开心。”来自河南的李女士拿着女儿拓印的木刻作品说。
会后,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参观“新兴木刻运动历史展”,通过老照片、版画作品和互动装置,了解鲁迅与木刻青年们以笔为枪的革命故事。
木质案台上,一幅幅稚嫩却充满生命力的木刻作品正在晾干。这些作品或许不够精致,却承载着外来人口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录着城市温度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余庆坊居民区依托社区的文化资源,将不同群体紧紧相连,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