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民生保障的重点。四川北路街道黄渡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在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指导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 践志愿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和楼长、路长、门长、里长等组成的“社区四长”网格员队伍,组建了一支邻里守望、网格守护的助老志愿服务的“关爱 先锋队”,织密关爱关护老年人群体的民生服务网,点亮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微心愿”,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老年友好生活环境。
社区内的叶 阿姨今年已近90岁高龄,跟儿子、儿媳同住一幢楼,原来每天都要去就近的鲁迅公园带领一帮老年人做操,一向身体康健的叶阿姨在去年年底生病,连做了几次手 术,术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没过多久,儿媳又查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穿衣、吃饭、洗澡、如厕、走路等都离不开人,嫣然成了一个“孩子”,生活完全不能自 理,她的子女也都在国外生活,一下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叶阿姨儿子一人的身上。虽然叶阿姨的女儿每周一、三、五都能前来照看,帮着弟弟搭把手,可是生活压力 依旧很重。“社区四长”网格员小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上门关心、慰问。小刘积极帮助像叶阿姨跟大儿媳办理残疾证,并优先为这个家庭申请办理了“长护 险”服务。有了“长护险”后,每日工作人员上门为叶阿姨跟儿媳助浴,在炎炎夏日,为她们带来一丝清凉和慰藉。儿媳虽然不能表达,可是每次沐浴后她都脸上洋 溢着幸福的表情。
居住在东江湾路70弄的独居老人李阿婆已经87岁高龄,行动不便、佝偻着背,疫情期间长护险暂停,老人的日常生活成了问题。邻居倪玲娣作为“关爱先锋 队”的志愿者主动与其结对开展邻里守望相助。在疫情期间,倪玲娣却自告奋勇推着轮椅车陪同李阿婆去医院看病,每天都要几次上门料理她的生活起居,为李阿婆 倒马桶、洗衣服等已成为倪玲娣的日常。李阿婆行动不便吃饭也是大难题,邻居张国金烧得一手好菜,每天都会问好李阿婆想吃什么,每天换着花样做好一日三餐, 把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端到李阿婆手中,待李阿婆吃好,不用李阿婆动手,张国金又将碗筷洗好收好。倪玲娣和张国金承担起了李阿婆的衣食起居。书写了一段关 爱老人的邻里情。
志愿者石宗元在从医生岗位上退休之后积极加入到“关爱先锋队”之中,他一把助听器、一本本子、一张桌子,成了他的临时工作台,积极协助居民区党总支、居 委会义务为老年居民提供血压测量服务。每次在测量开始前,石医生都会先询问老人是否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在得到回答后开始对老人进行血压测量,根据测量结 果,对比老人先前所说情况,得出老人近期血压变化状况。测量血压后,石医生会根据老人的血压情况,给出相关降压建议,并提醒老人要按时服用降压药,时刻关 注自身身体状况。每次测量完他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册为下次测量结果做对比,监护老人的健康情况。
黄渡居民区党总支还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联动李涛党代表工作室、加华置业有限公司党支部、188园区联合党支部在爱心单位的支持下,定期为社区内的老人 送免费“爱心面包”,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应急水、电维修等。为了传递爱心,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先锋队”中来,黄渡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还同上海 缘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共建签约,为社区内的困难老人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辖区内的困难家庭提供爱心捐赠的帮扶支持。
四川北路街道持续构建“15+”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将助老服务作为志愿服务的固定项目,组建了一支多元组成的为老志愿服务队。黄渡居民区党总 支、居委会聚焦老年群体的所需、所愁,通过成立“关爱先锋队”,弘扬志愿服务新风,常态化开展好为老助老志愿服务,让爱心不断传递,让感动不断蔓延,让 “互助、互敬、互爱”成为黄渡居民区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