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坚持重在身边、重在质量、重在引领,充分发挥身边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重要作用,虹口区文明办组织开展“虹口好人”推荐宣传活动,推举身边好人好事。
让我们走近这些“虹口好人”,今天分享的是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马慧芝的故事。
她,是一位80后医者,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治愈患者无数;她,也是一位学者,在学术上不断追求,发挥极致;她,无私无畏,主动请缨抗击新冠,出色完成任务;她,严格管理、教导年轻医生,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勇敢创新,是年轻医生心中的定心丸。她,就是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马慧芝。
医者大爱,仁心仁术
她是一位医者,是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区临床重点专科“神经重症康复”学科带头人,提出了“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全程协作、持续改进”规范化质量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贯彻“多维度融合”诊疗模式,实现重症救治、并发症处置及康复有机结合,提高幸存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杨女士伴多种并发症:癫痫、贫血、肺部感染等,带气管切开造口、留置胃管,病情复杂,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无果,深感绝望中来到江湾医院就诊。马慧芝深深同情没有生活质量的患者和疲惫不堪的家属。她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落实。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合并症控制良好,杨女士终于像正常人一样,拔除气管套管自由地呼吸,拔除胃管自主吞咽、品尝美食,独立行走和交流,治疗效果大大超出家属的预期。
在马慧芝的带领下,神经重症科医护康团队让百余例重症患者转危为安,2年内,为30余例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顺利拔除导管,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自在地呼吸,改善生活质量,让家庭回归正常生活。
学者大志,精益求精
她是一位学者,在学术上不断追求,希冀用最精湛医疗技术为患者治疗,做到极致。
2021年,马慧芝团队与实验室联合开展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检验诊治,促进有效康复。医院被命名“上海市老年病个性化精准诊断职工创新工作室”。
66岁的郜阿姨是一位个性化精准诊断治疗的受益者,半年前,她发现自己老是犯迷糊:东西经常找不到;外出打个电话回家,电话号码却记不起来;对广场舞也不感兴趣了……当症状日驱恶化时,家人感到很疑惑:“这是怎么了?年纪大了就会这样吗?还是生病了?”家人陪着她来到江湾医院的认知康复专病门诊就诊,马慧芝详细问诊、体格检查、神经心理学评估,结合精准的血液检验和影像检查,明确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阶段)”。马慧芝深知能够及早识别和干预疾病,对于此时的郜阿姨和她的家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先失智后失能的疾病,不仅最终会夺去患者的生命,还会让整个家庭饱受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折磨,跌入无望的黑暗中。
她和认知康复治疗团队结合郜阿姨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和既往的职业、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社会生活情况,一起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体能锻炼,以改善认知功能,控制和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也为郜阿姨和家人做了全面而专业的认知功能康复宣教和心理疏导,指导生活小技巧等,提高生活质量。经过半年的坚持治疗,郜阿姨病情稳定,生活也井井有条。
近年来,马慧芝团队的认知障碍门诊为百余例患者明确诊断,并通过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后,病情均显著改善。获得家属的高度认可。2023年,由神经内科牵头,入选国家记忆障碍防治中心。
仁者大德,无私无畏
她是一位仁者,有一颗悲天悯人的仁心,无私无畏。2022年3月抗击新冠期间,她主动请缨带领全科整建制进入广粤方舱,奋战防控最前线达2月余。2022年被授予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励大会“抗疫康复先进集体”称号。
82岁高龄的王奶奶和先生同住在一间病房,她除了新冠感染,还有很多基础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炎、慢性胃炎等,需要长期口服药物,但仍不能完全控制症状,时常有胸闷、心悸、腹胀的情况。老俩口因着急而显得非常焦虑,不利于新冠的康复。马慧芝作为医疗队长非常忙碌,但当她得知老人的情况后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病房,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检,安慰老俩口:“没关系,我就是专门治疗你这种疾病的,你们听我的话,配合治疗就行。”她为老人调整了治疗方案,并坚持每天来询问病情,关心老人,不多久,王奶奶的症状明显好转。出舱前,王奶奶看着穿着一身大白的马慧芝,握着她的手不停地感谢:“我看不见你的脸,但你的眼睛我认识,我的病是你治好的!”
除了医疗工作,针对每个人不同的需要,马慧芝带领她的团队尽量满足大家生活上的需要。如:帮助老年人使用手机、联系家人,为复习备考的学生提供安静的区域学习备考,陪聊天缓解压力等等。
因为热爱,坚守坚持
她热爱医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曾在高级职称评审考核时获得笔试、面试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是一枚妥妥的“学霸”级医生。每天最早到病房,最晚离开,无论何时,只要有重危患者抢救,她都在现场临危不乱地指挥抢救,善解人意地与患者家属沟通,不厌其烦地教导年轻医生……她勇于担当,生命至上,当看到全力拼搏救回的危重患者被治愈康复出院时,她由衷地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才是真正价值体现。
在她的从医生涯里,已经记不得有多少位患者的生命被她救治过来:一位休克昏迷患者,进病房就告病危,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就是生命,马慧芝用最快的速度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当看到家属因接受不了而迷茫时,她用专业经验和人文关怀给予家属坚定的信心;当患者终于醒过来并逐渐过渡到脱离呼吸机时,她和家属都特别开心;她发现,当病魔来袭,医生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坦诚沟通共同面对时,良好的医患关系就很容易建立了,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处理医患关系的方式。
还有一位眩晕患者,反复发作痛苦不堪,四处就诊无改善。马慧芝接诊后,仔细耐心地询问了解病情,明确为前庭性偏头痛,遂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健康宣教。短短3周治疗,把患者持续了3年的症状控制,2月后完全恢复正常。
这么多年来,类似的患者治愈案例真的是举不胜举,很多患者和家属也与她成为了朋友。在马慧芝的手机里,留下了很多她曾经诊治过的患者或家属的微信,有时是咨询,有时是指导,有时是预约……每一位患者的任何留言,她都会一一倾听,认真回复。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马慧芝的座右铭,她始终坚守初心,坚持信仰,在医学事业道路上努力奋斗,用医术仁爱在专业领域里深耕细作、探索钻研,成为那些处在生死边缘的患者心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
智者大慧,至善至美
她是一位智者,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秉承“人有专长、各尽其才”制定人才培育计划。通过激励政策鼓励成员报考博士研究生,外出进修,加强学术交流,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近3年来,带领团队承担市、区卫健委科研项目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论文10篇,其中SCI 7篇,参编专著5部。
重视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近3年,成功举办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项。多次参加市级/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理论授课。作为教研室主任,主持教学工作;参与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诊断技术教学理论课授课;科室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首届“教学示范科室”
热爱健康科普工作,带领学科常年坚持科普工作,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科普队伍,采用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包括利用线上会议平台开展对公众的健康讲座,创立微信公众号“神经医康汇”,撰写健康科普文章,制作讲座视频。线下开展智慧健康讲堂,参与科普公益组织,定期义诊、科普宣传。让神经科疾病多维度管理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走进公众生活。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完成区科协科普项目1项。参与线上全国科普日康复科普联合行动科普授课。参与观看人数高达:150250。
马慧芝坚守初心履行誓言,在医学事业道路上努力奋斗追求卓越。如冰心所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
深耕医学,践行仁心仁术;
勇攀高峰,不负生命重托。
她的努力和奉献,
成为了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
让我们为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