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瑛
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陈瑛同志现任上海市虹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欧阳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的职务,主动带领所内干部加入餐厨垃圾分类和减量的现场指导,要求各餐饮单位积极配合 主管部门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同时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指导各单位在餐饮加工全过程中控制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做到食品原料 不过度处理,不过度丢弃,从源头上为垃圾减量做出努力。
陈瑛同志定期组织食品经营单位开展相关培训,并组织所内年轻干部制作了“你适量 我正好,拒绝浪费你我同行”的宣传小视频,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重申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建议各经营单位推出小份菜、半份菜的点餐形式,主动提供剩菜剩 饭打包服务和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以社会共治的形式来减少餐厨垃圾的数量。
周峰
虹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滨江中队
周峰作为一名虹口区城管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在滨江中队任办案组长期间,深入学习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执法中熟练运用相关法条。滨江中队是负责区一江一河区域的城管执法业务,主要面对的是30多幢写字楼宇,多为央企和国企,是虹口区对外的窗口。在日常检查中和楼宇物业方积极沟通,结合发放生活垃圾信用承诺书,通过签订承诺书使楼宇租户共同参与到规范垃圾分类投放中来,提高群众参与率,不留死角。
今年以来,共检查楼宇50多次,发现问题10多起,立案处理4起,对检查中出现混投的情况,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督促当事人落实整改,指导物业提升垃圾厢房管理,加强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巡查,做到宣传在先,教育在先,整改在先。通过管理为主,执法为辅的形式,逐步提升生活垃圾投放准确率。去年4、5月新冠肺炎疫情封控期间,周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下沉居委会,积极为小区业主进行生活垃圾收集投放工作。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正如总书记在对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回信中所讲,这项工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钱运
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城市建设管理
事务中心
钱运是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从2019年开始积极贯彻实践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对单位楼宇和沿街商铺等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和管理工作。
钱运在平时检查中发现单位对垃圾分类的工作在思想上总体不够重视,垃圾分类实效性无法完全保证,部分单位员工无法完全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等问题。通过 对单位和商铺逐一上门发放《虹口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同时解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各单位垃圾分类的宣传告知力度,提升单 位和商铺对垃圾分类工作知晓率和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让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钱运还在辖区内的盛邦国际大厦、利通广场、壹丰广场等 单位推广了可回收物细分容器,将可回收物细分为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四类,让可回收物在源头就进行了分类,分类管理也更加标准化、精细化和资源化。
剧祥祥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办事处
近两年来,剧祥祥同志作为欧阳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居住区考核制度”、“居住区生活垃圾分 类静态巡查基准要求及考核方案”等工作制度,加强对各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依托长效管理机制,深入社区发现研 究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问题,每月对100个居民区垃圾分类实效进行测评通报并召开专题研讨会。
同时,剧祥祥同志还积极参与街道可回收物体 系建设,助推负责街道可回收物服务点、中转站的提升改造。为进一步实现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依托街道城运中心平台,一方面通过整合垃圾投放点位视频探头, 嵌入网格管理模块,另一方面安装智能监控摄像头,实现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在宣传方面,建立“神奇花园”、举办社区“变废为宝”物品展、社区垃圾分类达 人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城市环境治理注入新动力。
田弘毅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办事处
田弘毅,自2021年就职于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自治办,致力于街道居住区垃圾分类工作。任职期间,嘉兴路街道获评2021年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特 色社区。2022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获得全市第29名、全区第1名的优异成绩。街道辖区内爱家豪庭小区以“绿色+”智慧垃圾分类场景入选 2022年上海市社区新基建“优秀应用场景”,并获评上海市社区新基建试点示范社区。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田弘毅组织居委干部、楼组长、志愿者、物 业保洁人员等力量,对问题突出点位增加日常巡查频次,指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落实物业责任,督促物业履行职责,建立联动机制,联合街道综合执法队上门劝解或处罚,不断夯实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在垃圾分类社区动员宣传中,设计制作垃圾分类入户宣传“三件套”,落实居民区垃圾分类宣传入户全覆盖。试点开展可回收物公益投递“一分贝”活动,居民参与累计上千次公益投递,可回收物总重量超过200吨。街道作为垃圾分类媒体集中蹲点调研单位之一,接待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央视、上视等媒体,发布报道共计50余篇。2023年5月21日收到《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后,组织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认真传达重要回信精神,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成立嘉兴路街道低碳生活新时尚志愿者服务队,在瑞虹商圈开展垃圾分类知识问答、展示可回收物再生品、亲自互动DIY等活动。
韩俊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东体居委会
韩俊是东体居委会的卫生干部,熟悉他的人都喜欢叫他“老卫生”。东体小区是整个曲阳辖区内单一体量最大的小区,共有居民3097户,在用生活垃圾投放点 8个。小区内商品房、售后公房、上世纪60年建设的租赁公房一应俱全,老龄化程度高,租户多,要维持分类实效高位运行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韩俊的协 调运作下,物业公司、业委会形成合力,有关各方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
韩俊牢牢抓住“质价双提升”的契机,在同 类型小区中率先打破垃圾分类后的物业费定价困局,引导全体业主“花钱买服务”,从源头上为垃圾分类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东体小区成为同类型小区内第一个提 供“延时服务”、第一个扩大开放时间的小区,所有费用全部自理,彻底抛弃了“等、靠、要”的传统思路。韩俊人头熟、情况明,善于与居民打成一片,与保洁员 同甘共苦;各类工作喜欢亲力亲为。居民、保洁员看在眼里,都佩服这位年轻人肯吃苦、有闯劲。
刘文卿
虹口区北外滩街道城建中心
刘文卿同志作为北外滩街道城建中心市容条线的负责人,通过组织线下和线上宣传培训活动,指导单位(商户)静态设施规范配置,监督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为单 位答疑解惑。刘文卿一直认为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者,更应该是服务员,对待存量单位积极协助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引导帮助单位查找管理短板,优化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引导物业按上海地方标准合理安排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结合商户实际情况,解决容器配置困难,合理调整沿街商户上门收集时间和频次。
工作之余逛商场,刘文卿先入眼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场的垃圾分类容器和宣传海报是不是有特色,垃圾收集方式值不值得学习,因此经常受到朋友的吐槽。下班路 过其他城区,看到上门收集车辆路过会停下来多看几眼,看看他们的收集方法是不是比北外滩街道的更合理,值不值得学习。就是这种职业病的工作态度才为垃圾分 类工作不断探索出新的工作模式,不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新时尚。
焦红萍
虹口区广中路街道金属居委
金属居委干部焦红萍自2017年起负责垃圾分类工作,为了做好试点工作,她每天和志愿者们一起守在垃圾桶旁边,一方面是监督,另一方面也会向居民科普哪 些是湿垃圾。为了让居民快速适应新的垃圾分类方式,她和志愿者们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给每户居民都发放了《致市民和单位的一封信》,对辖区居民进行为期两周 的入户宣传,对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和反馈。目前,小区90%以上的居民能自觉做到干湿垃圾分类。
在焦红萍和志愿者的努力下, 金属居委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2021年荣获了上海市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百家居委”,这是金属居委长期以来在垃圾分类工作上的努力和 成果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标志。2022年疫情结束后,垃圾分类工作也重新进入了常态化,但由于经过封控的两个月,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念重视不足,重新 造成四分类垃圾混投严重,针对这种现象,焦红萍带领志愿者组织垃圾分类宣讲,垃圾分类的理念和意识在一次次重复的宣讲中又被居民所接受,最后成为习惯。七 年来,焦红萍对垃圾分类工作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她每天都在垃圾分类点位工作,与居民一起理解和改进垃圾分类,全天候地对居民进行宣传和指导。
印鹰
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
印鹰同志在街道自治办负责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日常工作,积极发挥社区垃圾分类志愿力量,率先垂范,通过社区自治引导居民区切实履行分类投放义务,提升社区 分类实效。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加强日常点位管理以及对卫生干部和分类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协同各方力量,约谈居委会及物业对症落实整改举 措,提升日常整改实效。
印鹰积极学习垃圾分类工作的最新精神和工作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开展“垃圾分类 净美凉城”可回收物服务进社区活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新时尚”;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居住区的建设,落实精细化 分类的要求,逐步推进社区分类体系的建设。
梁玉清
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办事处
梁玉清同志工作于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办事处,日常负责辖区单位垃圾分类、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工作。日常为辖区53家垃圾分类示范单位、1300余家沿街商铺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和帮助。2022年接手街道市容所相关工作以来,组织辖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培训5次、每季度组织城管执法中队、市容所、片区 片长主动上门向各单位进行服务、沟通,了解单位垃圾分类推进情况,询问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结合实际情况协调帮助单位解决问题。
2022年疫情后,梁玉清同志向街道申请主动协调采购一批垃圾分类垃圾桶支撑单位及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工作,共发放单位53套、沿街商铺1300余套。沿街 商铺垃圾分类工作中,将垃圾分类工作与市容所门责工作相结合,从店门外开始管住市容市貌、从店门内管好垃圾分类、从店铺开门前的垃圾清运合同签订,到营业 前垃圾分类培训后正式营业,再到日常收运情况及碰到困难做到全覆盖、全过程参与店铺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