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坚持重在身边、重在质量、重在引领,充分发挥身边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重要作用,虹口区文明办组织开展“虹口好人”推荐宣传活动,推举身边好人好事。
让我们走近这些“虹口好人”,今天分享的是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方亦斌的故事。
方亦斌,男,1980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上海市浦江人才,虹口区“爱国拥军模范个人”,第四届虹口工匠。他从事神经介入工作20年,完成各类脑血管病手术上万例。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执笔撰写《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部共识。他创建脑卒中绿道新模式,充分诠释“时间就是大脑”,将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缩短至21分钟,居全市第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项,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牵头完成三等奖1项。
一、深耕临床,淬炼精湛医术。
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每天清晨七点半,方亦斌主任总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开启一天的工作。从医二十余载,“精益求精”便是方亦斌的职业信条。在前辈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他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凭借专业素养和亲和力赢得患者信赖。一位军人患者因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随时都有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的危险。他创新采用多支架血管重建技术,既化解出血风险又保留重要血管功能,让这位正当年的军官重获新生,不到一周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继续全身心为部队服务。王老伯(化名)脑梗中风,方主任在2小时内成功实施脑动脉除栓塞微创手术,术后二三个月内,中风后遗症左偏瘫大有改善,能被扶着平稳走路,手指能拿小物件。方亦斌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二、突破创新,引领技术前沿。
来到四院后,方亦斌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从手腕处插管做脑部血管手术),使患者实现“当日手术、当日下地”的突破。离休干部李老因颈动脉重度狭窄诱发多次脑梗,传统术式受限于腿部血管病变无法实施。方亦斌团队运用经桡介入技术,通过3毫米腕部创口完成高风险手术,术后的恢复顺利,这让李老夫妇赞叹不已,称赞方医生的技术高超。他主持撰写的《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甚至吸引了来自西班牙和泰国等地的多名国际进修生在上海四院学习神经介入技术。
三、心怀仁心,践行医学温度。
在医疗行业,“医者仁心”常被提及,方亦斌用他的实际行动,为这四个字做出了最生动的注解。他深知,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治疗的重要一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患者解答疑问,从病情分析到手术预后,从住院安排到康复指导,事无巨细。即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会牺牲个人休息时间,通过微信等方式与患者保持联系。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让每位患者都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他用仁心仁术证明,“医者仁心”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问诊、每一台手术、每一个与患者相处的细节中。
从住院医师到学科带头人,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方亦斌用执着与创新诠释医者内涵,
成为当代医者职业信仰的生动写照。
正如他所说:“医学是永无止境的修行,既要追求技术的极致,更要守护生命的尊严。”